以一個公立醫院醫生的視角
訴說尋常醫病故事中不尋常的掙扎
❖ 大部份醫護題材的書,都描繪醫生病人如何透過堅持和互信,在抗病路上一起
打仗,很少剖白醫生面對種種資源和制度限制下,如何自省和思考解決問題,反映醫生人性和血肉的一面,不甘淪為制度機器無情的小齒輪。
❖ 這是一位年輕醫生真實又誠實的成長記錄,在他變成見慣生死的大醫師之前,寫下一個仍然熱血、緊抱初衷和帶著理想的醫生,如何面對行醫生涯遇到的種種人和事。
內容簡介
▪ 一個「揸刀搵食」,做手術的醫生,於四年前從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,在一年
實習醫生生涯後,便投身外科專科訓練,首先要完成兩年的初級外科訓練。在初級外科訓練中,輪替外科之中幾個不同專科,跟不同師傅磨練武功。
▪ 在普通外科、骨科、心胸肺外科、腦外科,遇過不同的病人故事。這些故事一直重新建構醫者對生命、死亡、疾病的想像,以至對香港這個城巿的理解。各種感悟堆積在一身白袍上,趁還未麻木前,以書記下他們帶來的一切感悟。
▪ 書中十三個故事,為保障病人私隱,個人資料作了適量改動,但每一個故事帶來的感悟都是建基於醫生和病人真實的邂逅,真實的成長與掙扎。
▪ 在這十三個病人、醫生的故事中,看見迷茫、恐懼、抑鬱、挫敗。在如此種種
掙扎中,我們將痛喚作愛,又將愛喚作痛。最後我們用多久才發覺愛與痛始終相連著,是痛的存在證明了所有的愛,又是愛的存在為一切的痛賦予意義。
▪ 書中的故事,是杏林故事,是香港故事,也是一個人的故事。
書僮摘要
《H醫生一千零一夜——致一切動人的掙扎》:白袍之下的人性與城的病徵
這不是一本單純的醫療筆記,而是一位年輕醫生的靈魂拷問。H醫生從實習到專科訓練,走過普通外科、骨科、心胸肺外科、腦外科等崗位,親歷十三段有血有淚的醫者與病者故事。他書寫病人的痛,也書寫醫生的無力:從救不回的主動脈瘤患者,到渴望在病床上「望一望窗」的老人,從孩子為昏迷父親畫下玉桂狗,到學會面對死亡與界限——每一則故事都在追問:醫者在制度的鐵籠裡,如何保持人性。
H醫生並非以勵志姿態描寫醫療經驗,而是誠實地直視「專業」與「人性」的裂縫。當他寫的那掙扎不只發生在醫院,更屬於整個城市——醫生在資源匱乏的制度中掙扎,病人在無法選擇的命運裡掙扎,而香港,也在失語與麻木之間掙扎。這本書讓醫療的現場成為城市的隱喻:在壓縮與倦怠中,仍有人努力記得同理與悲憫。
H醫生坦認恐懼、懷疑、甚至倦怠,卻仍選擇以文字紀錄每一次內心的震動,那是一種以書寫對抗麻木的方式,也是一種自我救贖的行動。他筆下的病人不只是病例,而是活生生的,豐富多彩的生命;他筆下的醫生,不光是高薪厚職的專業,而是在生命面前卑微的修道者。
在這座「掙扎之城」,《H醫生一千零一夜》提醒我們,醫療的核心從來不是「治癒」,而是「相遇」——在有限的時間裡,盡心竭力跟每一個相遇的人同在。這本書不只是醫者的自白書,也是寫給仍然堅持的每一位香港人。
- 電子書
- EPUB
- 站內閱讀
相關書籍
- 免費總質押量0 LIKE質押者0
- 免費總質押量0 LIKE質押者0
- 免費總質押量0 LIKE質押者0
- 免費總質押量0 LIKE質押者0
- 免費總質押量0 LIKE質押者0
- 免費總質押量0 LIKE質押者0
- 免費總質押量0 LIKE質押者0
- 免費總質押量0 LIKE質押者0
- 免費總質押量0 LIKE質押者0
- 免費總質押量0 LIKE質押者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