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愈黑,星愈亮 ── 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

天愈黑,星愈亮 ── 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

2019年6月,因著一條準備修訂的法例,引起了一場從來沒有人預計、如此波瀾壯闊的反修例運動。

一個週末接一個週末,一百萬人遊行,二百萬人遊行,一百八十萬人流水式集會;至後來一日接一日,不同的晚會,各區的連儂牆,手牽手的人鏈活動,午飯時的「和你lunch」,聚集各個商場高唱反修例歌曲──數以萬計的市民以不同方式向政府吶喊,表達自己的訴求。

政府最終撤回了修訂《逃犯條例》。然而,撤回以外,警方發射了萬計的催淚彈、橡膠子彈、海綿彈,布袋彈以至實彈,對白衣人衝入港鐵車廂襲擊視而不見,有警員走上車廂胡亂揮棍,甚至進攻大學校園;很多示威者被捕、受傷,甚至在示威現場受重傷後離世──很多人恐懼、流淚,晚上睡不著。

這是很多人看報導、看直播知道的。

身為記者,也是大學講師的譚蕙芸,走進了不同的示威的現場,觀察雙方的行動,記下了重要的歷史時刻,但筆下寫得最多的不是衝突的大場面,而是那些鏡頭不會聚焦的小人物──他們或者是陪著兒女出來遊行的父母、為了支持黃店而改變生活習慣的退休夫婦、大腹便便仍然參加遊行的準父母,又或是因社會運動而收入大減卻繼續抗爭的勇武、衝突之後開車送年輕人回家的義載司機,甚至是不懂誰對誰錯卻又無法置年輕人不顧的的士司機。

面對無盡的黑夜,看似暗昧的眾星,越發閃亮。最終讓人無法忽視。

「在這場運動中,我見證了香港人從未展現過的精神面貌,也感應到市民對記者的託付──他們敞開心窗,流露脆弱,好讓我記下了一個時代的悲傷,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微光。」──譚蕙芸

書僮摘要

《天愈黑,星愈亮——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》:在黑暗中書寫微光的見證者

譚蕙芸的《天愈黑,星愈亮》是一部新聞特寫集,記錄 2019 年香港反修例運動中一幕幕真實場景。她以親歷者的視角,從 6 月 9 日百萬人上街,到太子站暴力事件、理大圍城、連儂牆與黃店的故事,細寫抗爭者、市民與警察之間的距離與矛盾。書中沒有誇張的口號,沒有煽情的筆調,而是一種記者的凝視——走在火光與催淚氣之間,低身記下「鏡頭以外」的香港人:例如那位幫人穿上記者背心的陌生女子、元朗月台上留下的手印、理大夜空下的鞋與書包。這些細節組成了運動的另一種史實。

譚蕙芸在書中不僅記錄,也不斷自問:記者應否抽離?應否流淚?在警棍與煙霧中,她仍選擇「做應該做的事」——誠實地見證。她承受罵聲與催淚彈,也承受時代的撕裂。她不浪漫化抗爭,但拒絕冷漠。正如她所寫:「我們仍然活着的人,看到有人為大眾之事離開,需要一起哀傷。」這份哀傷不是軟弱,而是一種倫理的堅持——拒絕遺忘、拒絕讓人性的細節被抹走。

本書的力量,在於以新聞與文學的交織。譚蕙芸筆下的香港,既是現場,更像寓言:在催淚煙的灰色裏,仍有陌生人互相關懷的微光。那光雖然微弱,卻能照見尊嚴——一種不以成敗論高低的尊嚴。她以「海綿」之姿吸收悲傷與憤怒,再以文字釋放。這是對時代最溫柔的回應。

讀完此書,會發現「反修例」不僅是政治事件,更是一場關於記憶與良知的考驗。《天愈黑.星愈亮》絕對是香港近年最令人動容的時代書寫之一——它不僅為歷史留痕,更提醒我們:當語言被奪走時,仍有人選擇在黑暗中寫字,讓光繼續存在。

  • 電子書
  • EPUB
  • 站內閱讀

相關書籍

  • 免費
    總質押量
    0 LIKE
    質押者
    0
  • 免費
    總質押量
    0 LIKE
    質押者
    0
  • 免費
    總質押量
    0 LIKE
    質押者
    0
  • 免費
    總質押量
    0 LIKE
    質押者
    0
  • 免費
    總質押量
    0 LIKE
    質押者
    0
  • 免費
    總質押量
    0 LIKE
    質押者
    0
  • 免費
    總質押量
    0 LIKE
    質押者
    0
  • 免費
    總質押量
    0 LIKE
    質押者
    0
  • 免費
    總質押量
    0 LIKE
    質押者
    0
  • 免費
    總質押量
    0 LIKE
    質押者
   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