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動物?──簡單以喜歡或不喜歡說明,抑或有其他方法?
無論喜歡、不喜歡,抑或害怕動物,不容置疑的是,人類與動物同為這個地球(或者城市)的使用者。然而,一直以來,我們有意無意把自己與動物分開,僅看寵物為城市的一員,而其他的看他們為城市的入侵者,所以遇見野豬要報警,在西貢看見了牛會驚叫。
我們忘記了怎樣與動物共處,更以一個奇怪的目光看待動物。是以,我們最常「看見」的動物,來自報章上一幀幀血肉模糊的照片──有人虐殺貓狗、有車飛撞野生牛、僅有的中華白海豚受傷……
其實不止於此。若然細心,我們身邊常常有動物的蹤影──家裡的寵物(主要貓狗)、城市動物(西貢牛)、野外/野生動物(熊貓),甚至每日餐桌上吃的。也就是,討論動物,其實不限於喜歡不喜歡,牽涉的還有很多日常。
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切入,率先談「論述」,有了論述才會知道之後所討論的是什麼。除了討論切身的動物議題,身兼影評人的作者,更藉著影像、報導等媒介,了解動物如何透過媒體再現。
陳嘉銘
會Busking的教書人。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博士畢業,專事電影和流行文化,以及動物與生態人文學研究,並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期間,自 2012 年及 2015 年分別開設及教授「名人,明星及香港流行文化」和 「動物,文化與社會」兩個學科,是為香港大專教育裏,最初出現的明星研究及生態人文課程。近作有《寫在牠們滅絕之前——香港動物文化誌》及《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——香港樂壇變奏》(合著)。專欄見於《藝文青》雙月刊〈電影筆記〉,評論文章主要刊於《關鍵評論網》及《端傳媒》。現為任教流行音樂、香港電影、生態電影與動物倫理等學科。
File Format | EPUB |
Reading Method | Read Online |
Text-To-Speech | Supported |
Publish Date | 2018-11-01 |
- 文化研究